2005年10月7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普法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穿梭城乡的普法尖兵

  作为一名老普法人员,20年来,他经历了四个五年普法,见证了中国普法宣传教育的每一个历程。20年来,他走过温州瓯海区的每一条大街小巷,在无数个车间工棚里,宣讲法制理念。20年后,已经退休的他依然留恋普法的岗位,他说,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,他还是愿意做一名普法新兵。
  郑永生,温州市瓯海区一个退休近两年的老普法人员。在他身上丝毫看不见一个退休人员应有的悠闲和轻松。他说他不喜欢整天过那种养养花、逗逗鸟、下下棋的日子,他更喜欢和孩子讲讲法律知识,研究研究新出台的法律。他的家人总是抱怨他不是顾家男人,但他的同事却说他是个责任心极强的老黄牛。年纪大了,他说他的记忆力有点衰退了,但是关于普法的种种细节却在他的脑子里牢牢锁定。

  从授课到授法,
  他感到新鲜而任重
  1983年,温州市瓯海司法局成立,郑永生从一名人民教师变成了一名国家公务人员。此时的司法局连局长在内还不到10人。两年后,全国展开“一五”普法,瓯海成立了普法办,郑永生担任了普法办的副主任,负责具体工作。为什么要普法?普法工作该如何展开,这是摆在郑永生和普法办面前的一个新课题。
  此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郑永生体会到了普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。当地山区有一位小姑娘,7岁时被父母以7斤猪肉、30斤地瓜丝许配给人。女孩长到19岁时和村里的一名退伍军人相爱,于是提出要解除婚约,不料遭到父母的暴力干涉。结果这对青年男女登上泽雅高山,用稻草绳将两人捆绑在一起,然后纵身一跃双双跳下了山涧。这件事深深刺激了郑永生,让他意识到如果这对青年懂法,知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婚姻自主权,也就不至于会发生这样的悲剧。郑永生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法律送到人们手里。

  普法,他从领导抓起
  普法开始之前,郑永生发现不仅老百姓不懂法,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因不懂法而违法行政的事情也时有发生,这让郑永生意识到领导干部不懂法、不守法会让老百姓的权益受到更大的侵犯。于是,“一五”普法开始后,郑永生首先提出普法工作要从领导干部抓起,先抓机关干部,然后进行群众普法。郑永生的这一思路最终被瓯海的领导所认同,并在各机关单位刮起了一场普法之风。
  为了搞好普法工作,郑永生听法制讲座,翻法律书籍,光笔记本就记了十几本,有的讲座实在精彩,他就干脆录下来,然后带回家慢慢琢磨,把知识都变成自己的,然后再讲给别人听。
  普法期间,瓯海所有的领导都知道了郑永生这个人物,也领教了他的铁面无私。他给按排的普法课程,不管多大的领导都得参加,哪怕是出差了,回家后还得补课。不仅如此,上完了普法课,郑永生还要给领导们考试,必须及格了才能过关。
  当然,普法初期阻力也是不小的,有一次,郑永生到一个镇里去普法,镇长看到他就沉下了脸,说:“你们司法局真是没事干,现在经济建设都忙不过来,还搞什么普法啊。”郑永生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,经济建设这根弦绷得都很紧,但法制建设却还是空白,这让他更加强烈地意识到领导干部的普法尤为重要。此后,郑永生经历了“二五”、“三五”、“四五”普法,他始终认为,领导干部的普法是最重要的。因此,也在这方面下了大力。

  一辆破自行车
  见证他的普法风雨路
  郑永生的右眼眉角上有一道两公分长的伤疤,那是一次疲劳工作给他留下的印记。一年春节过后,区委举办了为期10天的区机关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,郑永生作为主要负责人一连10天都扑在培训班上。即使在回家的路上,累得昏昏沉沉的郑永生仍然在思考第二天学习班考试的事情。不料,前面一辆自行车横撞过来,郑永生被撞倒在了一辆拖拉机下,那辆陪伴郑永生多年的永久牌自行车被压断,郑永生的右眼眉脚也扎了一条深深的伤口。当晚,他在医院缝了7针。第二天一早,顶着浮肿的脸和白纱布包裹的脑袋,郑永生又出现在了考场。
  郑永生的家在农村,离司法局有5公里远,每天上班他都要骑车30分钟才能到达,但他从来没有迟到过。多年以来,司法局因条件受限,无法给普法人员派车,于是,每次普法,郑永生就骑上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,穿行在瓯海的每一条大街小巷。1996年,瓯海区委把全面推进依法治村作为农村组织建设的一项内容,郑永生参加了南白象镇的试点工作,负责该镇7个村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制订。那天晚上,从南白象镇回来后,忙碌了一天的郑永生并没有回家睡觉,而是回到了办公室,对7个村的规章制度草案进行了修改,直到凌晨2点多,才骑着自行车回家。

  只要有人的地方
  就有他普法的讲台
  为了做好青少年的普法工作,郑永生深入学校,担任法制副校长。瓯海经济发达,外来务工人员一年比一年多,为了做好他们的普法工作,郑永生主动来到开发区,车间厂房成了他的课堂。为了不耽误企业的生产,他把讲课的时间定在了中午、晚上和双休日。
  更绝的是,有一次他普法竟普进了教堂里。瓯海的教堂有很多,每个周末去教堂的老百姓也有很多,于是他想到,为何不试一试送法进教堂?一个周末,郑永生找了一个人多的教堂,和负责人说了意图,想在讲道结束后留一个小时的时间宣讲法律知识。然而,当他们10点种到教堂,大家唱诗、祷告之后竟没有一人留下。原来是一些教徒担心司法干部宣讲法律会干扰他们的宗教信仰。第二个周末,郑永生又去了教堂,通过1个小时的生动讲解,教徒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,而且课后还有不少人围着郑永生问这问那。
  郑永生就是这样,20年来,他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,在普法的道路上兢兢业业;他有用不完的热情,将法治的硕果送到每个老百姓的手中。他让更多的瓯海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恩泽,也成就了他这位普法明星。在他和司法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,瓯海区司法局在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、“三五”普法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,郑永生本人也在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制宣传工作者。